隨著科技的進步中國環保產業的發展速度也是令人咋舌。2014年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為9576億元,同比增長6%;“十二五”期間,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約4.5萬億元。據環保部規劃院測算,“十三五”全社會環保投資將達到17萬億元,是“十二五”的2倍多;環保產業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重要支柱。
森威環保水處理設備專家作為一家多年從事環保產品及技術開發、電力工程設計、環保工程、環保設施營運及技術服務等業務的企業,森威環保公司自成立至今,憑借其高新的技術服務以及卓越的產品質量贏得了業界和客戶的廣泛尊重和好評,成為諸城市環保產業重點骨干企業。
在經濟增長逐漸放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的背景下,傳統制造業盈利大幅下滑,金融資本面臨“資產荒”,歷經多年高回報率、高增速的環保產業,像是一片藍海,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新進入者。盡管產業依然在高速增長,但藍海正在變紅。“目前全國有53000多家環保公司,實在太多,而且很多企業都太小。”
央企和大型國企業在積極進入環保領域,除了雄厚的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外,新進入的央企或國企在市政類項目、工程領域有著天然的優勢。廝殺激烈之時,也是環保產業整合之時:行業并購、整合新聞不斷。“大機構進入,這在行業會加快并購整合,對行業秩序的重構加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是一件好事。”
事實上,基于“十三五”提出的“環境質量整體改善”,環保行業內的精英正向具備環境咨詢、環保設備、工程設計及運維等綜合能力的大型環境集團發展。在國有資產龐大體量的支持下,通過投資和兼并收購等多種方式,在水務產業中積極開拓市場、做大規模。
顯然,能夠在經濟大勢潮起潮落之中,緊跟市場腳步,甚至跑在趨勢前面,以積極的應變來保持穩健的發展,這正是當前環保行業亟需樹立的觀念。而只用了短短十數年,環保產業從“邊緣”躍升為“支柱”。盡管近來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引導了環保產業市場化、規模化擴容,但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環保產業仍處于發展初期,要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十三五”期間,環保產業仍可能以其穩定的收益吸引著各界關注。特別是近幾來,PPP模式和第三方治理得到力推,環保產業市場空間巨大。同時,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PPP模式4次被提及。而環保類PPP項目占比較大,因此,“十三五”期間,各界將更加看好環保領域。但行業過熱容易產生不理性的行為,特別是在外來資本的沖擊下,環保行業容易出現惡性競爭。
“資本介入放大了行業成長的預期,環保產業正在被各種力量左右,過快發展可能會帶來諸多隱患。”過熱的資本下,環保產業同時存在“虛火”。當前資本界對環保領域預期過高,實際上傳統環保業務的市場尚不成熟,要找到好的投資標的存在一定困難。
一方面,資本的進入應該更加理性。從事環保行業的投資,不能僅僅是對賭協議式的財務型投資,投資者需要對行業有更為深入地了解,展開戰略型投資才更有益產業的發展。同時,注重投資對于市場有清醒判斷、布局未來的環保企業。另一方面,在資本過熱的情況下,環保行業內部目前技術、模式和經驗準備不足。未來應該加強技術進步、自身能力建設,以及行業企業間的競合與融通。
此外,在對內進入“產品”時代的同時,“走出去”,開拓更大的空間也成為未來環保產業發展的方向。“現在國內多個行業出現產能過剩,同時,勞動密集型、資源高消耗的行業將不可持續,未來將進一步轉移到海外。
目前,我國環保企業“走出去”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重資產企業為代表的企業,采用并購方式進入國外市場。誠如北控集團以14.38億歐元收購德國最大垃圾發電廠,成為史上中國環保企業收購德國公司金額最大的交易。另一類企業“走出去”則是憑借技術、管理和成本等優勢獲得海外項目訂單,相繼開拓了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南美等國際市場,為產業國際化發展進行了有益探索和嘗試。
森威環保設備工程有限公司作為深圳市優秀企業代表,吸納成為會員單位,加快科技創新,推動經濟轉型發展和社會公益事業進步的一大創新成果。
目前,森威環保水處理設備專家具有環保工程專業承包叁級資質、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工程咨詢丙級資格,并通過質量、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是諸城市環保產業重點骨干企業,現已形成國際先進水平的環保工藝、技術、設備的供應和成套中心,以城市和工業污水處理、污水回用、污泥處理為專長的設備制造中心,以及相配套的工程運行管理和售后服務體系,專業生產五十多個系列、200多個規格的給排水處理環保設備,并且為廣大客戶提供高質量的一步到位的全方位服務。未來,該公司將繼續依托諸城機械工業優勢,跟蹤國內外高新技術,對產品質量和服務精益求精,與客戶共贏,謀求和諧、持續、快速發展,為我國的環保事業做出積極貢獻。
與過去相比,目前我國環保企業更加熱衷于海外并購。根據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的統計,僅今年一季度,環保領域就開展了6起對外收購,總額達128億元,是去年海外并購總額的兩倍多。伴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更多產業機會也展現在企業面前。眾多企業在光伏農業、供水和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及低碳城鎮建設等領域都紛紛實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