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2009年9月18日,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并列的戰略高度。報告指出:“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2010年10月18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提高生態文明水平”作為“十二五”時期的重要戰略任務。報告指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重大進展”。2011年3月,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面對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必須增強危機意識,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2012年7月23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指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涉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變革的戰略任務,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原則、目標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貫穿到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
1、水生態文明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水生態文明的核心是“和諧”
十八大報告提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全新詮釋了生態文明的內涵,倡導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同樣,水生態文明理念提倡的文明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明,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解決由于人口增加和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出現的洪澇災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水問題,使人和水的關系達到一個和諧的狀態,使寶貴有限的水資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久遠的支撐。僅僅把水生態文明理解為“保護水生態”是不全面的,我們倡導的水生態文明的核心是“和諧”,包括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等方方面面的和諧。
2、水資源節約是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
當前我國水資源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水資源節約是解決水資源短缺的重要之舉,是構建人水和諧的生態文明局面的重要措施。十八大報告提出“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用水總量管理,推進水循環利用,建設節水型社會”。可以看出,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工作是厲行水資源節約,構建一個節水型社會。這是建設水生態文明的重中之重。
3、水生態保護是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所在
十八大報告提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加快水利建設,增強城鄉防洪抗旱排澇能力”,“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建設生態文明的直接目標是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與環境。因此,大力開展水生態保護工作是建設水生態文明的關鍵所在。
4、水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社會發展一起,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組成“五位一體”。生態文明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沒有良好和安全的生態與環境,其他文明就會失去載體。水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種寶貴資源,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水生態系統是水資源形成、轉化的主要載體。因此,保護好水生態系統,建設水生態文明,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