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遙遙江南水鄉文化文名遠播,河湖縱橫。在浙江大大小小的8萬多條河,結成與每個百姓休戚相關的民生之網。率先發展,亦率先遇到與發展相伴生的問題。于是,浙江以河道治理工程治水為突破口“重整山河”,將“河長”這一角色推上時代舞臺。目前,河長制已成為“五水共治”工作中的制度創新和關鍵舉措。
五級河長共護一方清水 三年砥礪浙江守護河長治
“治水這種事情,是不分你我的,對于每一個河長來說,尤其如此。”除浙江外,這一制度也已經在北京、天津、江蘇等八省市推行,取得了良好效果。
隨著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河長制將在全國漸次鋪開。《意見》稱,將全面建立省、市、縣、鄉四級河長體系,各級河長由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顯然,“省長村長,都是河長。”這句浙江老百姓口口相傳的話,將在全國成為現實。
事實上,河長制在浙江并不新鮮。時間閃回3年前,早在2013年11月15日,浙江出臺《關于全面實施“河長制”進一步加強水環境治理工作的意見》,正式拉開了全省“五水共治”的序幕。不信清流喚不回,“河長制”正是浙江全面開展“五水共治”及落實河道長效管理工作機制的一項制度創新。
同年1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全面實施“河長制”,進一步加強水環境治理工作的意見》,要求到2013年底,省、市、縣、鎮(鄉)四級河道實現“河長制”全覆蓋。2015年5月,浙江省委辦公廳下發《關于進一步落實“河長制”完善“清三河”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對“河長制”的組織架構、河長牌的設置、河長巡查制度等進行進一步明確。
同時,浙江先后出臺了河長制長效機制、基層河長巡河、河長公示牌規范設置、入河排污口標識等一系列長效管理機制,創新了河長公示、河長巡河、舉報投訴受理、重點項目協調推進、例會報告等日常工作制度。目前,全省每條河道在醒目位置都設立河長公示牌,并明確各級河長巡河頻次;全省所有河道每天有人巡、有人管,巡后有記錄;河長巡河發現問題要求及時處置,特別是入河排污口要求必查、拍照建檔,做到日查日清、事事有回應。
而與全國的四級河長體系相比,浙江實行的是省、市、區縣、鄉鎮、村級五級河長體系,對應河道為省級河道、市級河道、區縣級河道、鄉鎮級河道、村級河道。除了“國字號”的,浙江還有民間河長、護河隊、護河志愿者、保潔員和觀察員,他們都是水環境的守護者。如今,浙江共有省級河長6名、市級河長199名、縣級河長2688名、鄉鎮級河長16417名、村級河長42120名,還配備了河道警長、民間河長,五級聯動的河長制已經形成。
“河長不好當,河長要當好。”為了狠抓落實,近3年來,全省共有近千名干部先后被追責,對河流湖泊盡心盡責的保護,已經成為全省河長的共識。在浙江,各地都把河長制落實情況納入“五水共治”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并逐級對每位河長履職情況進行嚴格考核問責,作為黨政領導干部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
此外,浙江30個省委“五水共治”督查組明察暗訪,把河長制落實情況作為督查的重要內容。各級人大、政協通過執法檢查、專題審議協商、委員視察等形式,對河長制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截至11月底,浙江全省221個省控斷面水質Ⅲ類以上占76.9%,比2013年提高了13.1%;劣Ⅴ類水斷面占2.7%,減少了9.5%,垃圾河、黑臭河基本消除。
作為全國領跑河長制的地區之一,浙江經過近年來的努力已初步形成了一套以河長制為核心的治水長效機制和責任體系,有力地推動了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和保護制度的落實,促進了水環境質量的改善,營造了全民治水護水良好氛圍。